学校主页  部门首页  部门概况  发展规划  政策法规  下载专区  党务专栏 
当前位置: 部门首页>>发展规划>>地方规划>>正文
 
《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》实施中期评估报告
2016-01-11 12:19   审核人:

《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》实施中期评估报告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

    为推动十二五规划后半期的顺利实施,并为编制十三五规划做好准备,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》要求,从今年6月份开始,市政府组织各县(市、区)和市直部门,围绕《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》(以下简称《纲要》)提出的发展目标、战略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,开展了中期评估工作。在充分吸纳各级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,形成了中期评估报告。

   一、《纲要》实施的总体情况

《纲要》实施近三年来,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,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,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,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,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强市和幸福新乡,坚定不移地实施引资项目双带动战略,全市经济在复杂形势下保持了总体平稳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。总的来看,《纲要》实施进展情况是好的,《纲要》提出的30个主要指标,除外贸进出口总额、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2项指标完成情况低于预期外,大部分目标完成较好,为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(一)主要规划目标完成情况

——经济增长方面。前两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%,高于规划目标1个百分点。前两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.2%2013年预计增长21%,均高于16%的规划目标。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08.35亿元,完成规划目标的77.4%。前两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.67亿美元,完成规划目标的38.9%

——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方面。2012年,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.5%,预计可以完成33%的规划目标;城镇化率达到44.69%,预计2015年达到50.09%,按照调整后的基数,基本可以实现规划提高9.24个百分点的目标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0.83件,完成规划目标的75.5%;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232亿元,占工业增加值比重31.7%

—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。各项能源资源节约指标完成情况较好,前两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9.47%,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16.75%,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.54,森林覆盖率达到21.13%,预计上述指标均可完成或提前完成规划目标。2013年上半年,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氨氮排放量指标分别下降5.36%2.46%5.23%8.39%,预计十二五末可以完成省定目标。

——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。前两年全市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为6‰。全市城镇净增就业人数累计达到24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稳定在4%以下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7.7%13.1%2012年,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%,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.7%,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%,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10万人,保障性住房累计开工建设86542套。预计十二五末上述指标均可实现规划目标。

(二)重点任务进展顺利

一是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,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取得积极进展。围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,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。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,2012年新型电池、生物与新医药、现代煤化工、电子信息战略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7.6%,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的20.4%。产业集聚区建设、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大型企业集团培育取得明显成效。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,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.9%,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.7%,商务中心区、特色商业区和创意产业园区启动建设,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。

二是突出新型城镇化引领,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。坚持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、县城内涵式发展、镇(乡)区集约式发展、新型农村社区集聚式发展,构建城乡一体、分工有序、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。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,新区建设加快,与周边县城、功能区组团式发展效应突出;机场迁建取得新进展,铁西城区改造加快推进;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加强,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。

三是夯实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地位,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。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全面启动,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升。启动实施了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,农业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。农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,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4980户,解决了66.37万农村居民和13.5万农村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,新发展农村沼气用户20422户,累计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570.6公里,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宽带。

四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,科技教育稳步发展。进一步完善创新载体,加快构建自主创新平台,科技带动作用逐步增强。国家级研发中心达到28个,省级研发中心达到143个,市级研发中心达到304个。2012年全市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为21.9%。义务教育保障水平继续提高,办学条件明显改善。职业教育持续增强,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0万人。

五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,支撑保障能力不断提升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明显加快,京广高铁全线贯通;国省干线已完成路网升级改造,城市环路建设明显完善,八条快速路已完成环境整治;农村公路通达深度明显提高,总通车里程达11993公里。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,新增装机容量126万千瓦,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438万千瓦。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,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继续推进。

六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,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。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,循环经济有序推进。新乡市整体被列为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市,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十二五目标进度的55%以上。2012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%,城镇污水、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,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.5万吨。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推进,PM2.5监测即将启动实施。

七是改革创新积极推进,对外开放成效显著。持续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,积极承接产业转移,加强与央企战略合作,中兵、中航、万向、双鹭、百威等一批龙头型、基地型项目落户新乡。新乡海关开关办公,出入境检验检疫项目正在抓紧实施。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,农村改革试验区和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工作全面启动;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,事业单位改革和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有序进行;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不断深化,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,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。

八是民生得到改善,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。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,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规模,2012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.3万人,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.75万人。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,城乡居民医疗保险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;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形成。卫生、文化、体育、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。

二、《纲要》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

《纲要》实施以来,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,同时,我市正处于攻坚转型的关键阶段,面临的发展环境依然错综复杂,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。

(一)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任务繁重。我市服务业总量占比较低,服务业内部结构不优,现代物流、金融、信息、中介等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偏低,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。工业以原材料为主的加工类行业占比偏高,高端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总量较小,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较深,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。

(二)城镇化发展面临诸多制约。随着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的深刻变化,推进城镇化面临诸多两难矛盾,农村劳动力亟待转移与城镇吸纳就业能力不足、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矛盾突出。

(三)改善民生任务依然繁重。十二五以来,我市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,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,农民增收的基础仍不稳固,社会保障体系尚待完善,公共服务水平较低,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学、就医、住房等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。

(四)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。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,能源、土地等资源供求关系日趋紧张,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、利用效率低,节能减排任务艰巨。尤其是灰霾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焦点,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问题仍然突出。

(五)部分指标完成难度较大。十二五前两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%,高于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,但2013年预计生产总值仅增长9.5%,经测算,后两年生产总值需要年均增长12%以上才能实现规划目标。由于我市制造加工业比重大,企业研发投入内在动力不足,2012年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仅为1.86%,完成3%的规划目标比较困难。2012年进出口总额完成10.52亿美元,同比下降36%2013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完成6.04亿美元,增长7.1%,预计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8%,远低于18%的规划目标。

三、进一步实施好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措施

十二五后两年,全市上下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,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,坚持产业升级、新型城镇化两条主线,统筹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改革、惠民生,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强市和幸福新乡建设,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。

(一)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。一是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。完善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制度,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,推进重大项目建设。落实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,提高民间投资积极性。二是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。优化消费环境,稳定促进家电、住房、信息等消费,大力发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旅游、养老、家政、医疗保健等服务消费。三是努力扩大出口。大力引进出口加工型项目,加强出口产业基地建设,提高机电产品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服务贸易比重。四是完善要素保障。加强煤电油气运供需衔接,做好产需对接、银企对接,加强物价监管,促进经济稳定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。

(二)着力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。一是坚持创新引领、承接转移、改造提升,着力补短板、延链条、扩优势,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和终端发展,打造6个千亿产业集群,加快工业转型升级。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、金融、旅游、文化、信息服务等高成长性服务业,培育发展引领消费的健康服务、教育培训、商务服务、养老及家庭服务等新兴服务业,改造提升房地产和商贸物流等传统服务业,推动服务业尽快做大规模、提升层次、提高发展水平。三是加快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,进一步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。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,着力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集群。四是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,大力实施产业牵引升级工程、创新主体培育工程、创新平台建设工程、协同创新发展工程,提高自主创新能力。五是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,大力承接产业转移,培育提升特色产业集群。积极推进商务中心区、特色商业区建设,明确产业定位,增强区域服务功能。

(三)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,提高城镇建设水平。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。制订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具体办法,吸引农村人口向县城转移。统筹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。二是优化城镇化布局。优化空间功能布局,实现中心城区与组团联动发展。推进郑新联动融合发展,打造中原城市群重要增长极。三是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。重点推进城镇交通、生态环保、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,提高城镇承载人口和产业转移能力。

(四)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。交通方面,抓住国家加快铁路建设和省加快字型快速铁路网建设的机遇,启动我市境内铁路规划路网研究,着力推进郑州新乡快速铁路前期工作。实施G107改线、环路提升改造等干线公路重点工程和农村公路路网升级改造工程。加快快速公交线路和公交枢纽场站建设,推进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建设。能源方面,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,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。加快推进新中益2×60万千瓦火电机组项目建设,重点推进赵固2×30万千瓦综合利用电厂前期工作,积极谋划推进宝泉二期、宝山二期、豫新二期项目建设;继续推进气化新乡工程。水利方面,完成南水北调新乡段工程,加快推进原阳城南、延津城区等引黄调蓄工程建设,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步伐。

(五)深入推进改革开放。改革方面,加快政府职能转变,深化行政审批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,改进预算管理制度,完善税收制度,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。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现代市场体系,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,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。加快推进文化体制、教育领域、就业创业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。深化农村经营体制、集体产权制度、农村金融和户籍制度改革,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。开放方面,进一步拓宽开放领域,鼓励境内外资本投资城镇基础设施、医疗卫生、健康养老等领域。进一步深化与央企的战略合作。大力承接产业转移,发挥平原新区、产业集聚区、中心商务区和特色商业区的开放招商平台优势,开展产业链、产业集群招商。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,加快口岸建设步伐。

(六)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。贯彻落实《河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》,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,加快建设美丽新乡。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,突出抓好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和面源治理,全面开展PM2.5监测及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发布,有效减少灰霾污染。完善环境监管机制,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。加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,减少农业面源污染。加强资源能源节约,突出抓好重点领域节能,加快淘汰落后产能。加强生态系统建设,大力发展循环经济。

(七)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。一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,加强就业培训和就业援助力度,强化对就业困难人员、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;深入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,以创业促就业。二是努力增加居民收入,完善落实各项惠农政策,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,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。三是推动教育协调发展,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,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,大力发展职业教育。四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,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。五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,全面改善县级医疗机构条件,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水平,建立标准化的行政村卫生室。同时,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、信访稳定、安全生产和应急等管理体系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。

 

关闭窗口
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|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|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| 河南省教育厅
版权所有 新乡学院发展规划处-豫ICP备09001218号